四川的成都是個景點不少的城市,其中今天來到的《樂山大佛》,雖說在四川的樂山市,可是距離成都不是很遠,從成都到樂山約140多公里路程,坐車大蓋2小時左右可到達。樂山大佛想必大家都知道他的名氣,如此壯觀的大佛,來到成都,一定要到這個景點,這跟北京的長城,西安的兵馬俑一樣,都是5A級的景點,壯觀程度也讓人嘆為觀止。
從大門《東方佛都》入口處進入後,山壁上是一尊體長約170米的巨型臥佛。
來到樂山大佛主要有水路、陸路二種遊覽方式:
水路:到碼頭搭船,直接乘船在江面上看樂山大佛的全貌,好處是拍照方便,容易拍到大佛的全貌,也比較輕鬆不用走路,是單純只看大佛的選擇。
陸路:先從東方佛都進景區,在走大約一公里的山路,可近距離的觀賞到整個大佛全貌,遊覽整個樂山大佛風景區。
而我們今天所選擇的,是陸路的方式,由東方佛都進入,在走過凌雲山約一公里的山路,到達樂山大佛,仔細遊覽整個大佛景區的景色。
這個圓型的廣場,是東方佛都最特別的地方,四週被山壁環繞,山壁上的石窟內,有著高約5米的各式佛像浮雕,不過這裡的佛像是現代的雕刻,比較不具有歷史意義,東方佛都建於1994年,是從樂山大佛延伸出來的佛教主題公園。中間最高的巨型佛像處,是我們要去樂山大佛的前往路線。
這一處圍起來的山洞,是東漢時期的一處《崖墓》,崖墓是一種流行於漢代的墓葬方式,整個樂山市境內就有三萬多座,數量非常之多,而這是其中的一座。崖墓是開鑿山壁,將往生者的棺木存放在裡面,仿造平時生人的住宅所建造的,漢代人信奉道家思想,相信通過墓門是升仙的通道,墓穴裡面的殉葬品多為陶制車、馬、人俑等。
香爐上掛著滿滿的鎖頭,其實是有意義的,是香客們為求吉祥的連心鎖、富貴鎖和長壽鎖。走上173層階梯,回頭往下面經過的廣場看,這個高度還是挺高的,不過這裡只是前菜部份而以,等等我們到達樂山大佛的頭頂處,那才是真正的壯觀。
來到這裡是東方佛都的後門,而我們要通往樂山大佛的路線,從這段凌雲山的山路開始,這段路約1公里,山路不算陡峭,而且舖有水泥石階不會很難走。
其實大陸很多景點都是為了發展觀光而開發出來的,如果初來乍到一個城市,在景點的選擇,初步可從旅遊景區等級來判斷。5A級的景點是比較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大景點,如北京必定要去的紫禁城、長城等,是建議一定要到的。4A級的景點,算是國家級的景區,單一省份4A景點數量也算相當多了,如果有興趣的景點,還是可以多了解來作選擇。而3A級的就比較普通,除非時間很夠,要作深度旅遊,或者對某特定點非常有興趣的才安排,不然有時會讓人大失所望的。中國大陸地大物博,很多景點都因和歷史沾點邊,而編造故事建造景點,也有很多放幾張照片就號稱博物館的,其實等級也差不多是展覽而以。
海師洞在東漢時期也是一處崖墓,洞深約十多米,樂山大佛的發起建造者海通禪師在修造樂山大佛時,相傳曾住於此洞。
海通禪師是播州(貴州省)人,他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嘉州(樂山市),後來來到凌雲山這裡修行,在凌雲寺出任住持。他看到凌雲山下是岷江、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的交會處,江水帶來了交通貿易,相對的水流湍急也帶來隱患危機,常常發生舟毀人亡的悲劇,讓他悲痛無比。後來他想到了一個方法,在此處建造大佛,一來可以借助佛的法力鎮邪避水患,二來還可以宣揚佛法。他利用十年的時間,募集資金,能夠在凌雲山這開鑿山壁建造大佛。在他募得了足夠的資金後,當地的貪官污吏見財起意,想來索取他的募款,海通法師面對他們的威脅,毫不畏懼的說:自目可剜,佛財難得。於是挖下自己的眼珠,放在銅盤上,才將眾人紛紛嚇跑。
來到了凌雲山的西面,非常巨大的佛頭出現在眼前,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大佛頭部的地方,他頭部是靠在山壁上,可以很近距離的看到他頭上的髮鬈,每個髮鬈都比一個人的頭還要大,共有1051個。我們先在這個地方看看其他的景色,等等在沿著山壁往下走,仔細看看整個大佛壯觀的全貌。像這種國家級的知名景點,還是要選擇淡季旅遊品質會好些,不然想到人擠人,光是山壁上往下走的棧道,不知道還要擠多久呢。
大佛身後的這間《凌雲寺》,就是當年海空法師出家當住持的寺廟,凌雲寺初建於唐初李淵的武德年間,距今將近1400多年了,不過後來經元、明的戰亂,大部份都已經毀壞,我們現今看到的凌雲寺,是清康熙六年時重新修建的樣貌。
接下來就是我們今天觀看大佛的重點行程了,從凌雲棧道沿著大佛旁的山壁往下走,整個棧道的長約500米,棧道奇陡無比,有些地方僅能容下一個人過,從大佛的頭部到達大佛的腳底,邊走棧道可從各角度欣當大佛,這是和乘船觀賞大佛的感受角度所不同的,不過缺點是,若要拍照整個大佛的全貌,確實不好拍。
考古學家在大佛的整修工程時發現,大佛胸口下面,有塊長條型顏色偏白色的石版,剛發現時專家們猜測,大佛裡面是不是有存放著重要的珍貴寶物,後來打開這塊封門後,裡面是一處高3.3米、寬1米、深2米的暗室,暗室內並沒有什麼文物,只是一些廢鐵、鉛皮等雜物,比較具有歷史意義的是這塊封門石,封門石是宋代“重建天寧閣的記事殘碑”。根據出家人說,佛像胸前的是藏臟洞,裝臟是佛教傳統,裡面通常是存放著經書或五穀雜糧。
樂山大佛主要的建造者有三人,發起建造的海通法師在大佛從頭部建造到胸部時,就已經圓寂了。接著繼任大佛工程的是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,他上書給朝廷,減免麻鹽稅,讓大佛的工程可以迅速的建造,而在他的任內,大佛從當時的胸部建造到膝蓋部份,後來他因被調任戶部尚書,工程再度停工了約四十年。接下來另一任的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繼任,捐贈自己的俸金,才建成從膝部到最底端的蓮花座,完成整個大佛的修建。
整座大佛的高71米,從唐玄宗開元初年(公元713年)開始動工,到唐德宗貞元十九年(公元803年)完工,前後歷經了90年的時間。中途因安史之亂、藩鎮割據和中途停工,實際建造時間是30餘年完成,在章仇兼瓊和韋皋在任時,地方政府主持開鑿了22年,近四分之三的工程量,在唐朝是號稱道家老子李耳的後代取得正統,推測會得到唐王朝的出資支持,能在樂山交通樞紐完成佛教的大佛建造,是大唐對其他國家文化與政治實力的展現。
樂山大佛在完工後,整座大佛貼金嵌玉,金碧輝煌,現今我們來到大佛的底部這個觀佛平台上,其實在唐朝時,這個平台上是建造著一座《大像閣》,大像閣和大佛的頭部同高,推測約有13層,也就是說整個覆蓋在大佛前面,歷代詩集史料中均紀錄著這座大像閣的存在,剛剛看到的大佛胸口這塊封門石,是宋代“重建天寧閣的記事殘碑”,宋代時的天寧閣就是大像閣。近期修復大佛工程時,在這座禮佛台上也發現了支撐大像閣的柱洞,並挖出了不少的明朝瓦片,估計至少在唐宋元明時,大佛前是有這座大像閣的存在。
在此抬頭仰望大佛,有種仰之彌高的感覺。
看完樂山大佛後,路線是從另一旁的山壁往上走,回到位在剛剛大佛的頭頂處。
回程棧道的岩壁,和雕刻大佛處都屬紅砂岩,紅砂岩壁應該不像其他山壁堅硬,想必雕刻大佛時也會比較順利。
沿著山路往外走,樂山大佛的遊覽也將來到尾聲,此處名為龍潭虎穴。
喜生彌勒洞裡供奉著一尊彌勒佛,這個洞穴也是東漢時期的一處崖墓,彌勒佛是佛教裡的未來佛,將在五億七千萬年後接替佛祖的地位,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,代表著希望和拯救。其實剛剛所看到的樂山大佛也是彌勒佛,不過外型和我們平時所見的體態寬闊,大肚敞懷有所不同。
若有機會來到成都旅遊,建議不仿選擇樂山大佛遊覽,感受這山是一尊佛,佛是一座山的宏偉氣象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