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到大宋王朝的首都開封,當然也要來宋朝的皇宮看看,遙想一下當年東京的繁華景象。
門口廣場前的這對大型石獅,是宋朝宮殿的遺物,傳至明朝時,龍亭是周王府的所在地,石獅是周王府府第的鎮門獅。當時明朝的周王府和宋皇宮的規模不相上下。
這片湖泊被御道分為二面,東面是潘家湖,西面是楊家湖,潘家湖是宋朝太師潘仁美的府第,因潘仁美是奸臣,讒言誤國,陷害忠良,所以潘家湖的湖水是混濁的。而楊家湖是楊業的府第,因楊家將滿門忠烈,赤膽報國,所以湖水是清澈的,兩湖水道相連,湖水確忠奸分明。不過以現今比較科學的說法是,東面的潘家湖是因為當時作坊及居民較多,造成污染所導致。
御道的中段部份,是當時宋朝皇宮大慶殿的所在地,大慶殿是宋皇宮的正殿,相當於現在我們去北京紫禁城裡的太和殿,是當時皇帝舉行大典與朝會的地方。
光輝燦爛的大唐帝國在歷經籓鎮之禍、宦官之亂、黃巢起義、朋黨之爭之下,中原再度進入分裂,之後五代時期中的後梁、後晉、後漢、後周相繼在這建立皇宮,接下來北宋王朝和金朝也以現今的龍亭公園這裡作為皇宮,歷史上曾經以開封為首都,在龍亭建造皇宮共有六個朝代。
大殿前這個建築稱作“嵩呼”,在清朝時期,龍亭這裡是萬壽宮,供奉著皇帝萬歲牌位,皇帝萬歲牌位是一塊木製牌位,上面刻有皇帝萬歲萬萬歲的字樣,主要是供人膜拜的。清代的開封地方官員,每逢節日大典,需到此向皇帝進行遙拜,三呼萬歲,所以這裡才稱作嵩呼。
這塊用玻璃封起來的石缸,是清乾隆時間的文物,這個石缸當時的功用是種植荷花和養魚,平時有觀賞的作用,而火災時石缸內的儲水可提供消防滅火。
前方這二塊石碑是乾隆御碑,在大陸眾多的風景名勝之中,最常見的御碑就是乾隆皇帝所題的了,這應該是和他六下江南有關,中國歷史上的皇帝,想必他是Long Stay次數最多的吧!另一位猜想應該是秦始皇!!
走進正殿後,這氣勢還是和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差很多,不光是面積有差,裡面的文物也不是原來的古物,皇位感覺像是塑膠製成的,反倒像是很多景點裡,所提供讓遊客租借古裝劇服,坐在龍椅上讓遊客拍照的質感。
從龍亭的大殿前望去還是挺壯觀的,這條就是整個開封城的中軸線,從景區內的御道,到景區外的宋都御街,在往前走的中山路,到開封火車站。這條中軸線從五代時期,朱溫建立後梁政權到今日,就未曾變過,站在這邊讓人想起從清明上河圖上的風貌,時光在變,朝代在變,景象也在變,不過上千年來不變的確是在同一個位置。
此塊宋宮遺石是近代在修復龍亭時,在龍亭殿基下所挖出來的。
開封是一座“城摞城”,歷朝歷代因黃河氾濫,泥沙淤積,在原有的基礎下往上建造,形成了城池一直往上覆蓋的清況。龍亭這裡當然也不例外,從五代時期後梁的建昌宮,後晉、後漢、後周的大寧宮,到北宋皇宮、金代皇宮,至明朝的周王府,清朝的萬壽宮,到現今的龍亭公園,從潘、楊二湖往下開挖,便是一座座宮殿遺址,形成“宮摞宮”的奇觀。
北宋開國後,因大旱顆粒無收,東海龍王為了拯救百姓,用自己的一顆眼睛化作大股涌泉灌溉了良田,次年卻因暴雨成災,龍王托夢給趙匡胤,需用皇帝的滴血鑄造千斤鐵柱堵住泉眼,後來人們稱這寶物為鐵泉海眼,據說就是發生在這亭子處。
龍亭殿後這塊“五岳真形碑”,是清朝嘉慶年間擴建龍亭公園時移至這裡的,五岳真形碑上的五個圖案,相傳是王母娘娘賜給漢武帝的,上面五個圖分別代表著東岳泰山(右上)、南岳衡山(右下)、北岳恒山(左上)、西岳華山(左下)、中岳嵩山(中)。在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王母娘娘誕辰,都會有眾多的遊客和民眾到此參拜。
過了五岳真形碑穿過後山,就是龍亭公園的後門出口了。雖說這是一處於1985年重新修建的皇宮,已並非當年的宋朝皇宮原貌,不過開封縣內景點都非常接近,加上交通方便,來到開封旅遊若有興趣,還是可以到此遊覽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