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02566.JPG  

 

照片 052.jpg  

 

來到西安旅遊,很大部份的遊客是為了兵馬俑而來的,而兵馬俑是位於比較偏僻的臨潼區,從西安市區來到臨潼約要一個小時的車程,游5(306號車)是到兵馬俑的旅遊直達車,有計劃要到兵馬俑旅遊,若沒有跟團的朋友,是一項非常推薦的方式。這在前二篇網誌,“華清池”的開頭部份有比較完整的介紹,若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前往閱覽。

 

DSC02475.JPG

 

DSC02477.JPG

 

兵馬俑博物館在中國景點上的名氣可說是數一數二的大景點,不過景區外圍確有些落後,沒像肯德基、麥當勞這種大型連鎖餐飲店,都是一些小餐館販賣合菜,也有小吃攤販,是賣些涼皮、肉夾膜這類的西安小吃,若吃不慣的朋友,建議從市區帶些口糧,或選擇用完餐後在來。

 

DSC02479.JPG

 

DSC02481.JPG

 

DSC02483.JPG

 

DSC02491.JPG

 

DSC02484.JPG

 

DSC02486.JPG

 

餐飲的選擇不多,販賣紀念品的商店和攤販確不少,從停車場到兵馬俑入口的這段路上,很多販賣著跟兵馬俑有關的商品,也有提供遊客付費拍照的。若打算購買紀念品,可以多家比較,殺價也是對半砍就對了,或許旅遊的過程中,不想提著沉重的包裹,大部份的商品在西安市區內也看的到,或者在商店購買完,請他們幫忙郵寄。

 

DSC02490.JPG

 

DSC02487.JPG

 

DSC02489.JPG

 

博物館外面的“秦皇大劇院”看來已快要完工了,大陸的旅遊景點,很多都會配合著歷史故事,有舞台劇的表演,雖然說是要另外購票的商業活動,不過我一直覺的這類的表演很是不錯,可讓遊客們進一步了解歷史文化,像張藝謀在杭州的“印像西湖”、嵩山少林寺的“禪宗少林”等。大陸在制作這些大型舞台劇中,場面之大都能讓人非常震撼,看著外觀的這個規模,相信到時以秦朝為背景的歌舞劇,也不會讓人失望才是。

 

DSC02493.JPG

 

從停車場到售票口步行的距離有些遠,估計著約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,到了入口處是採用機器購票系統,很像我們的高鐵自動售票機,若不會操作旁邊還有工作人員幫忙協助,可說是非常進步。

 

DSC02495.JPG

 

DSC02496.JPG

 

過了大門的驗票口,進入園內需在走上一段路,再經過安檢單位,隨身物品也需要過X光機,可以感受到兵馬俑在文物上受到保護的程度非同一般。

 

DSC02497.JPG

 

兵馬俑博物館區主要的分怖為四個部份,分別是一號坑、二號坑、三號坑和帝陵文物陳列廰。這些俑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坑,位在皇陵陵墓封土的東側約1.5公里處,每個坑之間的距離不遠,進入園內,我們的前方建築就是一號坑,而這趟兵馬俑遊覽,我們的路線依序為:一號坑→三號坑→二號坑→帝陵文物陳列廰。

 

DSC02498.JPG

 

《一號坑》

一號坑是在1974年3月時發現的,是所有陪葬坑裡規模最大,出土最早的一個坑,主要是由步兵和車兵組成的長方形軍陣,若完全出土後,大約會有6000件陶製兵馬俑。館內展示的內容主要是介紹遺址、開挖的過程、修復的進行和眾多兵馬俑的展示。

 

DSC02500.JPG 

 

DSC02503.JPG

 

雖然這已是第二次來到兵馬俑,進入一號坑展館裡,面對著這蔚為壯觀的兵馬俑,盛大的軍容場面,還是讓人非常震撼。有時想說,古代帝王建造兵馬俑、長城、金字塔這些動員全國之力,勞民傷財之舉,留至今日確成為無價的文化遺產,到底是功是過難以定論,只待千古身後事,自有人評說了。

 

DSC02511.JPG

 

DSC02513.JPG

 

DSC02564.JPG

 

DSC02566.JPG

 

DSC02561.JPG

 

兵馬俑的發現,就是從這圖片上標示的立牌位置開始的,從此打開了2000多年前,大秦帝國的歷史面貌。原本從明末到近代,兵馬俑坑的地面上,都是村子裡的墓地,直到在1974年時的一天,幾位村民來到此處鑽井,才意外發現陶俑。一些年老的村民說,其實在他們的祖父輩挖井時,也曾見過兵馬俑,只是那個時代的文化水平不高,不知道已發現珍貴保物,村民們都叫兵馬俑為“瓦瓦爺”,當時水井挖出後水勢很旺,只是過幾天後井水就枯竭了,村民都以為是瓦瓦爺在作怪,還有人用棍棒將瓦瓦爺打碎了。

 

DSC02563.JPG

 

DSC02558.JPG

 

這個“門道”是修建皇陵時的入口,當皇陵修建完成,兵馬俑制好後,經過門道運至地宮內,直到所有工程都已完工,門道口即放上立木,進行封堵。而這門道也並非只有一個,如此廣闊的一號坑有20個,二號坑有11個,範圍比較小的三號坑只有一個,照片上看到的這個只是其中的一處。

 

DSC02557.JPG

 

DSC02562.JPG

 

DSC02515.JPG

 

當年隨同一起進入到陪葬坑的,除了兵馬俑之外,還有不少數量的戰車,只是戰車都是木造的,現今都已經腐爛掉了。

 

DSC02520.JPG

 

DSC02522.JPG

 

俑坑內的考古工作員還不斷的在進行開挖修復,當時的秦始皇動用了約70萬人,費時39年修建皇陵,如今考古工作員遠不及這些人數,而且在保護文物的角度上看來,速度應該進行的非常慢,想必是一件曠日持久的大工程了。

 

DSC02525.JPG

 

DSC02526.JPG

 

DSC02528.JPG

 

每尊兵馬俑手上都掛著一個白色的牌子,這牌子就是兵馬俑的身份證,牌子有二排數字編號,上面一排是博物館文物的藏品號,下面一排表示第幾探方、第幾過洞的第幾尊陶俑,所以在修復後的陶俑,會根據當初的出土位置放回原位。

 

DSC02532.JPG

 

DSC02545.JPG

 

DSC02547.JPG

 

DSC02551.JPG

 

DSC02548.JPG

 

DSC02540.JPG

 

DSC02570.JPG

  

相當於二個足球場那麼大的一號坑,主要分三個部份在進行考古工程,前段部份是已整修好,放回原處的人馬陶俑,中半段是進行出土的開挖,現在來到這區是後半段的區域,考古人員正在進行修復清理和拼對黏接。

 

DSC02546.JPG

 

DSC02567.JPG

 

DSC02534.JPG

 

 DSC02571.JPG

 

《三號坑》

三號坑是所有俑坑裡,面積最小的一處,發現於1976年6月,比一號坑晚了二年,這裡是統帥一號坑、二號坑兵馬俑大軍的指揮中心,出土的陶俑有68件和戰車1輛。館內展示著修復完成的兵馬陶俑,和出土時的碎片,四週牆上以電子看版介紹著甲衣服飾等細部構造。

 

DSC02590.JPG

 

DSC02580.JPG

 

DSC02582.JPG

 

DSC02575.JPG

 

DSC02579.JPG

 

DSC02578.JPG

 

DSC02584.JPG

 

DSC02581.JPG

 

DSC02586.JPG

 

“夢回秦朝”裡面是一處提供遊客付費拍照的商店,拍照費用若沒記錯是¥10元,可以呈現出近距離與兵馬俑合照,不過在現今人手一機的年代,看起來生意不是很好,遊客們都集中在一號坑與真實出土的兵馬俑合照過了。

 

DSC02587.JPG

 

DSC02573.JPG

 

DSC02589.JPG

 

《二號坑》

二號坑是和三號坑同為1976年發現的,面積介於一號和三號坑之間,這裡是三個坑中兵種最齊全的一個,由步兵、車兵、騎兵和弩兵混合編組的軍陣,估計出土後,會有1300多件的陶俑和陶馬。館內展示著是當時未開挖的原貌狀態,週圍陳列著修復好的各式兵馬俑,以玻璃框起展示,並有出土的青銅兵器等,另外也設置著紀念品專賣店。

 

 DSC02627.JPG

 

DSC02592.JPG

 

DSC02594.JPG

 

遺址上有一口距今約100多年前的水井,井內有發現到破碎的兵馬俑殘片,證明著在1976年前就已經有人發現過秦朝的兵馬俑,只是當年發掘的人,還並未注意到這些珍貴的文物。

 

DSC02595.JPG

 

DSC02596.JPG

 

這是一處漢代古墓遺址,位在二號坑上的一層。

 

DSC02598.JPG

 

DSC02597.JPG

 

二號坑這一大遍的範圍,就是展示地下堡壘的頂端,也就是沒有開挖時陪葬坑的原始樣貌。當年秦朝修建皇陵時,皇陵的主要地下結構就是以夯土隔起圍牆,圍牆邊在排滿立木,立木的上面用木樑承托著,木樑上搭蓋了密集的棚子當屋頂,在覆蓋上抹了泥土的草席,最後將土回填,蓋滿整個上層到地面。修陵人從剛剛我們在一號坑看到的門道進入,將陶俑運進,等待所有陶俑排列完成後,用立木和夯土將門道封住,形成一座座地下軍團堡壘。

 

DSC02599.JPG

 

DSC02602.JPG

 

DSC02600.JPG

 

DSC02601.JPG

 

DSC02605.JPG

 

DSC02607.JPG

 

這些兵馬俑的每個面容長像都各不相同,是當年秦始皇依照秦國大軍的每位將士面貌所雕塑的,所有出土數量最少的陶俑就是將軍俑,目前總數只有九件。在史書上記載著,成就秦始皇滅諸侯,成帝業,一統天下的功臣名將王翦蒙恬王賁大將軍,不知眼前的這尊是不是就是其中的一位,或許你我的祖先,也是眾多兵馬俑裡面的一位呢!

 

DSC02609.JPG

 

從秦俑和陶馬的比例上看來,似乎感覺到戰馬並不高大,不過從出土的秦簡中記載,秦軍戰馬是現今的河曲馬,主要產於甘肅、青海地區,馬的高度約在1米4左右,雖然馬身並不高大,速度中等,可是河曲馬能持久耐勞,在各種氣候環境下,適應力很強。與蒙古的三河馬、新彊伊梨馬同屬中國的三大名馬品種。

 

DSC02608.JPG

 

DSC02610.JPG

 

DSC02612.JPG

 

秦國能夠一統天下,除了當年商鞅變法和興建鄭國渠外,另一個很大的原因也是他們的武器非常先進,在他們出土的青絧兵器中,表面塗上了一層鉻鹽氧化的處理,讓青銅器能防腐防銹,這項鉻鹽氧化技術,德國在1937年和美國1950年才申請專利,而遠在2000多年前的秦國人就已經使用了這類技術。在出土的過程中,有一支青銅劍被150公斤的兵馬俑壓住彎曲了,當移開陶俑時,青銅劍立刻反彈,恢復成原狀,我們熟知的青銅兵器算是比較脆,容易斷裂的,而他們的武器有如此驚人的韌性,讓人感到非常意外。

 

DSC02615.JPG

 

DSC02616.JPG

 

DSC02618.JPG

 

2000多年前的這些秦俑,當時擺放進入秦始皇陵時,手中也都握有兵器,只是因為年代久遠,木質部份都已經腐爛,遺留至今的只剩下青銅器的部份,而這些青銅兵器數量也非常驚人,多達四萬多件。

 

DSC02617.JPG

 

這把古代兵器“戈”,上面用小篆刻著“相邦呂不韋 寺工讋 丞義 工窵”這些文字。代表著這把戈,當時是呂不韋當丞相時所造,寺工是制造兵器的專職機構,當時的寺工首長名字是,丞是部門單位,也就是當時的部門兵工廠,廠長名字是,工匠是所打造的。從這裡可以發現到,當時秦國的分工制度嚴密,在兵器上的管控和品質上出問題,都可往上追查到負責的官員。

 

DSC02620.JPG

 

紀念品專賣店對面,圍觀著眾多的人潮,原來是在販賣兵馬俑博物館的獨家畫冊,若在這購買畫冊,可讓楊志華先生在書上親筆簽名,如同作家在辦簽書會,他是1974年當時,第一時間發現兵馬俑的村民裡,其中的一位。

 

DSC02622.JPG

 

照片 057.jpg  

 

DSC02623.JPG

  

二號坑館內所附設的專賣店,販賣的紀念品價格都非常高,比剛剛外圍的商店還要再貴上很多倍,質量上看起來當然也比較好。

 

DSC02625.JPG

 

DSC02591.JPG

 

DSC02626.JPG

 

 《秦始皇帝陵文物陳列廳》

帝陵文物陳列廳內,展示的重點,是被譽為“青銅器之冠”的二輛青銅馬車,這二輛青銅馬車是1980年時,從皇陵封土西側,約20公尺處出土的。

 

DSC02652.JPG

 

DSC02649.JPG

 

DSC02630.JPG

 

DSC02631.JPG

 

DSC02635.JPG

 

DSC02632.JPG

 

DSC02634.JPG

 

這些復原完成的兵馬俑,他們的身高最矮的是172公分,最高有到2米的,平均身高約在180公分左右。

 

DSC02636.JPG

 

DSC02638.JPG

 

DSC02637.JPG

 

DSC02639.JPG

 

DSC02647.JPG

 

DSC02644.JPG

 

這二輛青銅馬車從他們出土位置,距離陵墓封土旁只有20公尺,就可知道他的重要性了,銅馬車的比例是依照當時所使用的馬車,縮小二分之一的比例制作的,屬皇帝的御用車隊,象徵著秦始皇靈魂出巡時所乘的鑾駕。

 

DSC02646.JPG

 

DSC02648.JPG

 

DSC02653.JPG

 

DSC02650.JPG

 

在西安旅遊時,遇到了當地人知道我們在四年前來過兵馬俑,今天還要在來,都覺的沒必要,他們的看法都認為,只是看看泥娃兒而以,沒什麼特別的,去過就行了。不過2011年那次旅遊,我們並沒有到華清池,也沒上驪山,只是直接來到兵馬俑而已,這趟旅程也順道先從這二個景點前往,也就是前二篇網誌上寫的“華清池”“驪山”過去看看,最後在來到兵馬俑博物館,雖是二次前來,這個景點還是讓我們感到非常激動,如此悠久的歷史,留下了當年數量為之眾多的文物,每尊陶俑制作的如此逼真,數量也非常驚人,整體上的氣勢磅礡,在視覺上讓人有著強烈的震撼力,往後若還有機會的話,應該還會想再重遊舊地的。

 

DSC02651.JPG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歐特 O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