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2123

 

DSC05187

 

《胡里山炮臺》建於清光緒22年,位於廈門的東南端,因地理位置重要,可封鎖阻擊廈門航道,向北可支援陸軍陣營,被稱為八閩門戶,南天鎖鑰”,炮臺上設有一門德制28生克虜伯巨砲,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門海岸炮。

 

胡里山炮台

 

IMG_2108     

 

DSC05189

 

DSC05185

 

DSC05190

 

DSC05191

 

DSC05192

 

DSC05193

 

DSC05194

 

 

 

DSC05195

 

DSC05196

 

DSC05198

 

DSC05200

 

DSC05202

 

1937年9月至1938年5月抗日戰爭期間,日艦入侵廈門港,胡里山炮台擊傷“羽風號”,擊沉日軍驅逐艦“箬竹號”,這是在抗日戰爭期間東南海域中被擊沉的第一艘敵艦。

 

DSC05203

 

DSC05204

 

IMG_2107

 

DSC05205

 

DSC05206

 

IMG_2110

 

DSC05207

 

DSC05208

 

DSC05209

 

DSC05210

 

DSC05211

 

走到這裡我也感到奇怪,為何那麼多遊客都站在這裡?他們是在看什麼呢?等等下面照片就知道為何都聚集在此了……

 

DSC05212

 

DSC05213

 

DSC05214

 

DSC05217

 

DSC05218

 

DSC05215

 

從高處看去,前方有座建築物,屋頂立著大清國的青龍旗,想必就是主帥營帳了。

 

DSC05219

 

DSC05220

 

DSC05221

 

DSC05223

 

DSC05224

 

DSC05225

 

DSC05226

 

DSC05227

 

DSC05228

 

克虜伯家族一直受到德國政府最高的垂青,公司起初只不過是三間茅屋的小鐵匠舖,後來老克虜伯創造出了“罐鋼”,又用這種性能極好的鋼造出了優良的後膛鋼砲。他們生產的大砲曾使俾斯麥在19世紀中葉先後戰勝了奧地利和法國,所以克虜伯大砲的名聲在近代世界上幾乎是盡人皆知,李鴻章亦對這間公司佩服有加。

 

DSC05229

 

IMG_2113

 

 

DSC05230

 

DSC05231

 

IMG_2116

 

DSC05232

 

DSC05233

 

這裡標示著藥袋(藥筒)的使用及安全檢查方式:炮身長25倍、30倍、35口徑、24生以上新大炮藥袋需分為二袋,如火藥散落出來,需灑水掃乾淨。領取時需檢查藥袋是否堅固、每袋為七孔、所繫繩子是否有綁緊等……。

 

DSC05234 

 

DSC05235 

 

IMG_2123

 

胡里山炮臺上的主角是這門德制28生《克虜伯大炮》,生產於清光緒19年(西元1893年),炮管長13.13公尺,炮重約87公頓,口徑280毫米所以稱為28生,射程16000米。當時清朝向德國購制2門,價格為16萬兩白銀,一門毀於1957年現僅存一門。

 

IMG_2118

 

金氏世界紀錄將此座《克虜伯大炮》列為世界上現存的最大、最早、最完整、保留在砲台原址上的後膛海岸炮。

 

DSC05237

 

IMG_2125

 

IMG_2121  

 

DSC05238

 

IMG_2127

 

IMG_2128  

 

DSC05240

 

IMG_2120

 

DSC05241

 

現場開始清兵大炮發射的表演,穿著正紅旗、正黃旗的清朝八旗軍演出操練發射過程,還原當時的歷史情景。

 

DSC05242

 

原來剛剛我經過的地方聚集那麼多遊客,他們就是在等待觀賞八旗軍的表演!

 

DSC05243

 

DSC05244

 

戰鼓聲響起,現場的氣勢非常高亢,另人振奮,八旗軍請出福建水師提督坐鎮指揮。

 

DSC05245 

 

DSC05247

 

DSC05250

 

DSC05251

 

在廣場上炮操表演完畢,八旗軍列隊至炮臺上進行實炮射擊表演,整個發射過程11個口令都是完全真實比照當時情況,點燃大炮時爆炸的聲音非常巨大響亮,炮彈射向大海距離也非常遠。

 

DSC05253

 

DSC05257

 

DSC05262

 

水師提督及正紅旗、正黃旗八旗軍在表演後,分散在園區內讓遊客免費拍照留影。

 

DSC05263

 

DSC05264

 

DSC05265

 

DSC05266

 

DSC05254

 

當時奏摺內容反應出從1874年到1896年歷時22年,胡里山炮台從議辦、籌辦、展辦、延辦、興辦、竣工的過程。

 

DSC05255

 

清光緒14年(公元1888年)9月1日,閩浙總督卞寶第啟奏皇帝,建議在福建建造新式砲台,購買克虜伯大砲,當時著重在閩江口及廈門港。不久,卞寶第死於任上,胡里山砲台的建造和購炮便無下文,主要原因是缺乏經費,建造和購買共需白銀30萬兩以上。照現今價格算,一兩白銀約1024元台幣,30萬兩是3億多,經費確實非常龐大。

 

DSC05256

 

繼任的閩浙總督譚鍾麟決定停購大砲,沒料到德國商人害怕利益受損,竟慫恿德國使臣向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施壓。譚鍾麟為解決經費不足問題,截留新海防捐稅來補充購買大砲不足的資金,加上已有資金還是不夠買炮。他一方面請清廷將新海防稅捐展延一年;一方面發動廈門地方紳商集捐。就是這樣資金還是不足,只好又向德商上海德華銀行貸一部分款。邊寶泉於光緒23年(公元1897年)3月8日,邀請福建水師提督楊歧珍、北洋水師教習沙爾(德國人)及經銷商上海信義洋行行主羅先苞(德國人)等人,前來胡里山砲台聯合驗收,將新安裝的28生克虜伯大砲每門演放3發,砲彈成功射至25-26哩海面,砲台毫無損傷確屬工堅料實。邊寶泉於12月18日,向光緒皇帝作了總結性的匯報。

 

IMG_2146

 

IMG_2141  

 

DSC05267

 

DSC05268

 

DSC05269

 

DSC05275

 

出自福建水師提督楊岐珍手筆的“震威”、“奮武”掛圖,濃墨重彩地烘托出他們的鴻鵠之志、浩然之氣,給人強烈的震撼力和感召力。

 

DSC05273

 

DSC05271

 

DSC05270

 

DSC05274

 

《演武廰》大廰裡的廈門地形圖,主要是反應光緒22年到民國初年(1913年),廈門港要塞八大炮台之怖署,顯示廈門港為“八閩門戶”之地位,而胡里山炮台被稱為“天南鎖鑰”之重要性。

 

DSC05280

 

DSC05279

 

《臺長室》是駐臺首領查閱戰報、修憩的場所,擺放簡單生活用品。

 

DSC05276

 

IMG_2134

 

“山還水活”字幅也是楊岐珍的親筆提字。

 

DSC05277

 

DSC05278

 

DSC05283

 

《接待室》是將領小聚、接待來臺傳達戰報將士和訪客的地方,設置必備生活用品及工具。

 

DSC05281

 

福建水師提都彭楚漢是籌建胡里山砲台的重要歷史人物,此圖為彭楚漢原作“墨梅圖”。

 

DSC05282

 

DSC05284

 

《勤務室》為傳令士兵和首領隨侍人員生活工作的地方,生活用具造型簡潔,擺放必備武器,整體感受有序、洗練,呈現嚴謹、質樸、硬朗的戰地作風。

 

DSC05285 

 

IMG_2131  

 

DSC05286

 

DSC05287

 

《議事廰》模擬當時查敵情、聽匯報、指揮怖置的場景。這幾位蠟像人物,中間為督建胡里山炮台的福建水師提都,從一品官的楊岐珍,左2是胡里山炮台台長紀升,左1、右1、右2為白石頭、磐石、嶼仔尾三大炮台台長。

 

DSC05289

 

DSC05290

 

DSC05292

 

利用幻影劇場的方式,還原當時在抗日戰爭中,克虜伯大炮的發射過程,描述當時廈門保衛戰的史實。

 

DSC05293

 

DSC05294

 

1841年8月26日英軍艦侵佔廈門,9月4日撤回艦上,5日留下幾艘戰艦盤距鼓浪嶼,其主力繼續北犯。

 

DSC05295

 

醇親王載澧和克虜伯、弗里茲、阿爾弗雷德於1910年9月的合影。

 

DSC05296

 

DSC05297

 

1896年7月1日李鴻章參觀梅蓬射擊場。

 

DSC05298

 

DSC05299

 

DSC05300

 

DSC05301

 

DSC05302

 

DSC05303

 

IMG_2139

 

IMG_2140  

 

DSC05304

 

DSC05305

 

廈門港的胡里山古砲台遺址,是廈門旅遊的重要景點之一,並可見證中國近代史、軍事史、海防史、洋務運動史的重要實物。 

 

DSC05306

 

DSC05307 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廈門旅遊
    全站熱搜

    歐特 O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