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封府是北宋時期的天下首府,威名馳譽天下,包青天在這衙門任職時剛正不阿的形象,在電視劇裡的辦案過程更深植人心。雖說宋代時期的開封府早已歷經黃河氾濫不復存在,今日我們來到的開封府是後來建造的一處景點,府內是仿照當時北宋的開封府原貌重建,並有包公審案的演出,此處可說是河南開封旅遊的主要景點,若來到開封時,對包青天有興趣的朋友,建議可以來這走走參觀。
進入儀門後,前方這裡就是大廰,是當時包公審案的公堂。大廳前這個廣場上立了一塊戒石銘,正面寫著“公生明”,說明為官應一心公正,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明。背面寫著“爾俸爾祿,民膏民脂,下民易虐,上天難欺”,時刻提醒著坐在公堂上的官員。
大堂的二側分別為左右二廰,是開封府當時判官處理政務的機構,也就是開封府的副長官,裡面分別擺放著蘇軾和司馬光的銅像。
大廳是我們熟悉的公堂,裡面空間很寬敞,進入後有著莊嚴的氣氛,這比電視劇中所看到的要大上許多。前方擺放的就是著名的龍頭、虎頭、狗頭三口大鍘,這三種刑具是享有先斬後奏的御賜特權。上面掛的正大光明匾額是顏真卿所題,顯得有些不對,顏真卿是唐代的大書法家,而開封府是宋代的官衙,前朝的顏真卿怎為開封府題匾呢!顯得朝代不符。不過話說回來,宗廟朝堂之上,還是要用顏體字才能顯出雄渾凜然之感,若用其他字體可能會略顯份量不足。
說到開封府,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包拯,其實這裡也有不少歷史上我們熟知的人物出任過開封府尹,如歐陽修、范仲淹、蘇試、司馬光等,宋太宗、宋钦宗、宋真宗三位皇帝在登基前也都作過府伊,北宋歷經了167年滅亡,而出任過開封府任職的共有183位府尹,相當於不到一年就換一位首長。而包拯在這擔任府尹時是公元1056年,當時包拯年約58歲,大家的印像當中彷彿包青天是一直在這為官,實際上包拯在這任職時間也大約一年而以,時間並不長。
大陸的很多景點都會配合著歷史故事的演出,這是在我們台灣比較少見的。等等大堂這裡會有包公斷案的表演,不過現在時間還沒到,我們先去開封府內的其他景點逛逛,回頭在到大堂前觀賞。
接任包拯的開封府尹是歷史上知名的文學家歐陽修,也就是穿著紫袍官服蠟像這位,歐陽修在任職開封府尹期間,吏民稱便、為政寬簡,和包拯的賞罰分明、威嚴名震形成強烈的對比,百姓們有著“包嚴歐寬”的說法。
包拯在42歲時被任命為端州知縣,端州是出產上等硯台的地方,當地需每年向朝廷進貢端硯,以往歷任知縣會對當地百姓多徵收幾十倍的數量,順便賄賂朝廷權貴,這個潛規則也加重了當地百姓的負擔。包拯上任後,規定了端硯進貢的數量,不准私自徵收,違者重罰。三年過後包拯任期屆滿,被調回中央時,歲滿不持一硯歸,因打破這個慣例被皇帝賞識,任命為監察御史。
廰內所展示的這些文物,估計著也應是該複制品,大陸很多知名的主題景點都會展示著有關歷史的文物,不過真假並不是很重要,畢竟是感受一下古代的情境事物。
梅華堂這區是開封府的後院,格局也是正堂和左右配堂的建築,整個開封府內有五十多座大小不同的殿堂。梅華堂內展示的是包公審案的蠟像,蠟像製作的很逼真。
配堂內是撥放著用3D投影的方式,述說當時包公辦案的故事,這投影片很特別,很長的背景營幕,投影片裡的人物會從前一個場景,中途不間斷,走到下一個場景到開封府申冤,小小的人物很真實,當時的感覺很像格利佛,到小人國看包公的辦案。
這頂大紅花轎是提供遊客乘坐拍照的,上轎後服務人員會抬著轎子繞個一小圈,讓你體驗乘坐轎子的感覺,不過是要付費的。
唐宋時期,科舉考試的程序為解試、省試、殿試,也就是明清時期的郷試、會試、殿試三級考試制度。明禮院是北宋時期舉行科舉解試的考場,平時也作為臨時性講學的場地。
開封府演出節目單:
一、《開衙儀式》 時間:AM9:00 演出地點:府門廣場
二、《包公斷案-鍘趙王》 時間:AM9:30 PM2:30 演出地點:大堂院內
三、《太極表演》 時間:AM10:00 PM3:00 演出地點:天慶觀
四、《演武場迎賓》 時間:AM10:30 PM3:30 演出地點:演武場
五、《折子戲-鍘美案》 時間:AM11:00 PM4:00 演出地點:演武場
表演節目每隔半小時有一場,來到這開封府遊覽如果有計畫要看演出,可選擇上午或下午的時間,整個開封府內面積其實不會很大,如果要每場都看的話應該也是可以,只要入內後拿著簡介,了解地圖上的位置,應該都趕的上。
接著我們回到大堂這裡觀賞包公斷案的演出,本劇是上演“鍘趙王”的劇情。講述的是趙王爺強搶民女,其夫打算去開封府申冤,而全家十一口人被趙王滅口,後來包大人和趙王對簿公堂,被以龍頭鍘伺候的故事內容。
這裡主要是一處以開封府為主題的景點,如果要以探訪古蹟文物的角度來看,可能會略顯不足,因為畢竟是一處近代重建的觀光景點,不過來到開封市,加上包青天的名氣,可到開封府遊覽參觀,回味一下電視劇裡的劇情,感受古代的情景。